西元1110年,杜松虔巴(Dusum Khyenpa)誕生於現在甘孜縣生康區(Dreho, Kham)雪山環繞的哲謝地方(Dreshö)。他的家庭十分平凡,沒有什麼顯赫的背景,但這個家庭在精神修持上自然的傾向和天賦,遠比在世間的成就上要強上許多。他的雙親都是十分精進的修行者,並且從杜松虔巴年幼時,就讓他接觸佛法的教導和修持。
到了青少年時期,當心儀的女子愛上其他人,杜松虔巴的內心陷入極大的混亂。在度過這場情感的風暴之後,杜松虔巴認知到痛苦是由他自己的煩惱所引生的,懷著對這一點的堅定確信,十六歲時,杜松虔巴毅然決然地出家。他在哲霍確吉喇嘛(Dreho Chogi Lama)的座下受戒成為沙彌,這七十歲的喇嘛是偉大的西藏翻譯家俄大譯師(Ngok Lotsawa)的弟子。在領受出家戒之後,杜松虔巴生起了一個勝觀,勝觀中佛陀授予他一頂黑色的寶冠。他後來仿照勝觀中寶冠的樣式製作了一頂實體的寶冠,這成了與噶瑪巴世系有關的第一頂有形寶冠。此時,他得到了「噶瑪巴」(行佛事業者)的稱號作為他的密名。從那時起,在噶瑪巴傳承九百年的歷史上,除了第十五世噶瑪巴之外,每一位噶瑪巴都是佛教僧侶的身分,在出家戒律的基礎上行持他們利益眾生的證悟事業。
受戒三年後,杜松虔巴啟程前往中藏,到以嚴謹的學術研究和禪修著名的地方去。在那裡,杜松虔巴跟隨當時最傑出的老師們研讀最困難的印度論著。在如卓越的恰巴確吉森給(Chapa Chökyi Senge)及其上師嘉馬爾巴(Gyamarpa)等這樣傑出學者的座下,杜松虔巴學習了無著菩薩(Asanga)的重要著作、龍樹菩薩(Nāgārjuna)的《中論》(Mūlamadhyamakakārikās)、月稱菩薩(Candrakīrti)的《入中論》(Madhyamakāvatāra),和聖天菩薩(Āryadeva)的《四百論》(Catuhśataka),因而對大乘佛教思想的兩大流派「唯識」(Cittamātra)和「中觀」(Mahāyāna)的見解有了清晰的理解。接下來,由於他是一個特別被看好的學生,當代中觀應成思想(Prāsangika)最偉大的倡導者帕薩大譯師(Patsab Lotsāwa)教導他龍樹菩薩的六大論著。之後他又以六年的時間,在噶當派(Kadampa)大師格西夏瓦巴(Geshe Sharwapa)的座下學習噶當派的典籍,並領受了其他密續的教導。
到了三十歲時,杜松虔巴前往尋找他的上師──岡波巴大師(Gampopa),當時大師就住在他自己的住錫地達拉岡波(Daklha Gampo),未來杜松虔巴將會傳下這位上師的傳承。從一開始,杜松虔巴就以極大的精進和虔敬遵循岡波巴的指引。多年來,岡波巴大師以無比善巧來引導杜松虔巴,他會在一段時間中不斷給他口訣指引,然後派這個決心堅定的禪修者去獨自修持。
如此鍛鍊和禪修數年後,杜松虔巴前去拜見岡波巴,向上師報告自己的體驗並請求進一步的指引。聽了杜松虔巴描述他的禪修體驗後,岡波巴說:「我過去對你抱有極大的期望,但是這真是太讓人失望了。你必須要繼續禪修。」遵循岡波巴的指示,杜松虔巴又繼續禪修了六個月,但是他的修境並沒有什麼改變。儘管當時岡波巴明確表示了他的懷疑,但是杜松虔巴卻因這六個月的修持,對自己的體驗有了堅定的確信。杜松虔巴說:「這不可能有錯。就算這是錯的,我就是要這樣禪修。」以此方式,岡波巴引導杜松虔巴達到對自己的禪修體驗生起毫不動搖確信的境地。這回,當杜松虔巴再次回去報告自己的體驗時,偉大的岡波巴把手放在他的頭上,告訴他說:「兒啊,你已經斷除輪迴的束縛了。」
雖然這個時候岡波巴教導的弟子人數眾多,但是杜松虔巴對岡波巴的無比虔信,讓他們的師徒關係十分獨特。在一次杜松虔巴待在達拉岡波的期間,岡波巴將布匹分給三位來自康區的親近弟子:沙通修恭(Seltong Shogom)、帕莫竹巴(Phagmodrupa)和杜松虔巴,在岡波巴的弟子中,他們被稱為「三個康巴人」。岡波巴指示他們分別用這些布做一頂帽冠。杜松虔巴十分珍視上師給他的布,他費盡心思用這些布製作了一頂他所能想到的最美的寶冠。過了一段時間後,岡波巴召喚這三位弟子,要他們帶自己製作的帽冠過來。沙通修恭忘了要完成這項工作,所以當上師傳喚時,他才匆匆忙忙地把布做成帽冠的形狀。這時,杜松虔巴帶來的是他那頂精心巧製的輝煌寶冠。
杜松虔巴對那匹布所投注的努力,展露了他的許多特質。他對於將岡波巴給他的布變成一頂燦麗華美的寶冠所展現的在意和謹慎,被視為是對他承接自岡波巴的這個法脈傳承的未來而言,一個十分吉祥的象徵。這個傳承,就是現今的噶瑪噶舉傳承。事實上,杜松虔巴對守護和珍視岡波巴傳給他的一切所付出的努力,已經結出了豐美而長存的果實。
西元1153年,就在杜松虔巴會遇岡波巴的十四年後,如此慈悲照護他的上師圓寂了。杜松虔巴在沃喀(Ölkha)見到岡波巴的姪兒貢楚(Gomtsul)和另一位名叫帕巴(Phagpa)的弟子時,聽到了這個噩耗。手中緊握著岡波巴大師的一件衣服,杜松虔巴深切地祈請,淚水潸潸落下。就在此時,虛空中顯現出岡波巴大師的身影,他們三個人全都清楚地看到了(見附圖)。上師令人驚歎的身影大大減輕了杜松虔巴的悲痛,他說:「上師來驅散我的悲傷。」
此後的每一年,杜松虔巴都會舉行岡波巴圓寂的週年追悼紀念,隨後也在他自己所建的寺院中立下這樣的傳統。杜松虔巴不僅是對岡波巴大師抱持著深切的感恩之情和使命感,他也對大師在達波岡波親手創建的法座心懷同樣的感受。在杜松虔巴的一生中,每當收到豐盛的供養,他通常都會將這些供養送到達拉岡波,以護持岡波巴建立的僧團和建物設施。
由於回想起先前岡波巴給予的指示,杜松虔巴後來返回故鄉康區,許多弟子很快就慕名前來。不久之後,僧團的人數就超過了一千人。西元1164年時,杜松虔巴在緩坡環繞的幽靜之地建立了他三個主要法座中的第一個──堪波涅南寺(Kampo Nenang Monastery)。杜松虔巴在此建了一座閉關中心和寺院,並將他生命中接下來的二十年都全心致力於培育許多前來尋求他指引的弟子,讓他們的領會和了悟能不斷增長。在這群弟子當中,卓貢惹千(Drogön Rechen)是杜松虔巴的心子,他除了傳下杜松虔巴的傳承之外,在認證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Karma Pakshi)就是杜松虔巴的轉世者一事上,也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杜松虔巴那封指出他下一世具體情況的信函,也就是交給卓貢惹千。
除了達成他照護弟子的人生目標之外,杜松虔巴也有力地調停許多紛爭,在康區有世仇夙怨的派系間居中斡旋。他善巧的調解,有時甚至僅只是他的出席,就一再化解了根深蒂固的仇恨和個人衝突。這種使分歧的雙方和解的模式,在承繼杜松虔巴的歷代噶瑪巴身上也一再重複出現,這成為他們在世間的事業中極重要的一部份。
到了七十四歲時,杜松虔巴建立了他的第二個主要法座──噶瑪寺(Karma Gön)。之後,到了他將近八十歲時(通常這個年紀的人會認為他們此生的工作已經完成,或接近完成),杜松虔巴卻決定要一路橫越西藏前往中藏。他將在中藏圓滿達成岡波巴的姪兒喇嘛貢楚的囑咐,並完成其他幾項影響深遠的行持。
舉例來說,杜松虔巴平息紛爭的力量,就是中藏地區迫切需要的。同是岡波巴弟子的喇嘛祥(Lama Zhang)展現出越來越過度自以為是的行為,已經引起社會相當的不滿。雖然很多人試圖要說服喇嘛祥戒除這樣的行為,不過沒有人成功過。但是,在一次會見杜松虔巴時,據說這位極度不循常規的喇嘛祥瘋狂地在房間內到處跳躍,他用力扯了杜松虔巴的一根手指,然後立刻就徹底斷除了他引人非議的行為。透過成功處理喇嘛祥事件的行持,杜松虔巴為中藏的和平做出了極重要的貢獻。
這段期間,杜松虔巴另一項主要的行誼,就是在拉薩的西方建立了楚布寺(Tsurphu Monastery)。楚布寺接下來會成為學習和修持極昌盛的中心,也是對噶瑪巴轉世世系的持續性而言一個重要的法座。九百年來,每一世噶瑪巴的一生中都會在楚布寺住上一段時日。
由於他一生含攝範圍廣闊的行誼已經圓滿,西元1193年時,杜松虔巴將他的書籍和聖物託付給他的主要弟子卓貢惹千,之前他也已經將有關他下一世轉世者的預言信函交付給這位弟子,剩餘的其他物品,則送給岡波巴傳承中的許多佛法團體。藏曆新年的第三天,杜松虔巴對聚集在楚布寺的信眾授予他最後的佛法開示,然後抬眼凝視虛空,進入禪定。那天早上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就這樣持續住於禪定中。到了中午時,第一世噶瑪巴捨棄了他那一世用來利益眾生的身體,接下來,他將換一個新的身體,轉世為第二世噶瑪巴──噶瑪巴希。
如此,儘管杜松虔巴那一世的行持已經完全圓滿,但噶瑪巴為世人福祉而努力的廣闊行誼才剛剛開始而已。在他堅定決心和不忍大悲心的推動之下,使得他創立的噶瑪巴傳承成為歷史上歷時最長久的轉世世系。整整九百年後的今天,噶瑪巴以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的身形繼續這樣的事業,將杜松虔巴的大悲心和承諾奉獻帶入新的世紀,並以杜松虔巴的決心和善巧方便解決當今世界的新問題。